后语(1 / 2)

匪头在不算新人,之前就乱七八糟写过一些东西,那时候不知道怎么写网文,也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就奔着好玩外加挣点烟钱而去,就这么上了的船。

匪头从小喜爱历史,现在最遗憾的不是科班出身,不过再想想,真要科班出身,就不会有乱七八糟的念头塞到历史观里,反而会成一个皓首穷经的酸生,这遗憾也就无所谓了。

开始写网文时,从没想过写历史,那时觉得历史是神圣的,能写历史小说的都是大能,光翻历史书就足以把人折腾疯了,所以从没动过写历史的念头。

2011年,匪头的书上天入地乱搞一气,终于搞明白网文该怎么写,那时编辑说,你还是写都市吧,沮丧之下,觉得不如破罐子破摔,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比如说……打倒满清。

这个念头一发不可收拾,匪头就顺着往下挖了。那时就想,反清有在明末反的,有在清末反的,不是鞑子未起之时,就是满清已经千疮百孔,这两个时间段里反清有什么意思呢?

正好,那段时间不是在谈什么盛世论么,康乾盛世被无耻文人频频拿来说事,而匪头恰好深究过一些康乾盛世时的底细,顿时有了心气,咱就要到这个盛世里去反清。

那时还没太细的想法,就寻思着,拉起一支队伍,造枪造炮,从头打到尾,多爽!

如果匪头照着这个思路写,那么出来的草清就不是现在这个草清,而是一本超级大烂书了。还好,编辑批评说没有代入感,匪头也醒悟,写历史必须认真。

这一认真就了不得了,匪头不得不施展浑身解数,清史稿和谭大人的历史地图册是最基本的资料,《康熙御批奏折集》更不可少,而涉及康熙雍正时期的政治、经济论文,匪头更看了不下百篇。如果要算字数,仅仅基础资料恐怕也会有上千万字吧。

光有资料不行,还得有思路,思路之上还是思想,满清政权的邪恶本质到底在哪里,到底又该竖起怎样的造反理论,指导整个造反过程,乃至建立新国家的思想又该是怎样的。这些问题必须有解答,否则就是无根飘萍。

这些就不是历史资料能给出答案的了,尚幸匪头浮光掠影地看过很多书,在思想体系上,受哈耶克影响多一些,而在历史观上,又受黄仁宇启发(稍后还会谈谈几个历史观的不同,黄仁宇给匪头的最大启发在于,历史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体,帝王将相史观和阶级史观不足以把握历史脉络,需要以更广的眼光去看,也就是黄先生提到的大历史观。)。

信仰方面,又看过基督教变迁史,对信仰与世俗的关联有些感受,同时又读过一些儒论,大致明白儒家思想与华夏历史的关联(匪头推荐熊逸的春秋系列,尤其是《春秋大义》),以及先秦时代华夏思想本源。

这么一来,草清这本书写着写着,就不是简单的造反打鞑子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匪头整理自己历史观的过程。

当然,在这个期间,不得已出现众多枯燥的论述,匪头也没办法。因为匪头必须把现代的思想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而这个转译过程,丢掉了很多读者,匪头并不后悔这种转译,也不后悔大谈理论,唯一憾恨的是自己造诣太浅,还做不到言简意赅,举重若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