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最后,许江河还是强调,聚团以本地服务类团购为主,实物类为辅,这一点还是不变。
说实话,整个四月份,许江河压力很大,特别是四月底这段时间,外部冲击加上内部焦虑。
但也是通过这个阶段,给了许江河一个很好的个人展示机会。
那晚在办公室,争论到夜里十点多,但许江河始终冷静坚定,最后成功说服,达成共识,其中最有意思的是魏怡,本来是着急来投资的,结果第一个改变主意,说她选择等待。
甚至在当场,她还说了一句话,她说她这次来还有一个目的,就是看看许总在应对冲击时的处理能力如何,结果让她非常意外,十分满意。
这话算是锦上添花,但也没错。
其实不只是她,其他人,包括团队内部,可能没有她这么明确的先发性的意识,但都是正儿八经的精英,不缺判断力,你许江河是怎么应对的,而且你是CEO你是头儿,大家都在看着你。
所以啊,处理的好,加强个人权威,处理不好,那……
一直在说,因为年龄和履历,许江河确实缺乏一些说明性,但经历这个四月,至少在内部高层里头,许江河展示出了惊人的说服力。
事后,高远私聊许江河,老高很交心,他说他一开始是有些担心的,但现在发现,担心是多余了,所以,还得是老许你啊,不可思议!
对此许江河只是笑笑,感觉不错。
事实上,许江河个人的感受才是最深切。
什么叫一个人的积累过程啊?这特么就是,不是靠嘴吹,是一块石头接一块石头的垫高!
他其实还是那个才二十岁的大一新生,但现在,似乎已经没有记得这件事了。
因为不管是聚团的发展态势,还是之前跟各路投资人的接触交锋,特别是沪上见徐老师的那次,现在大家记住的,是聚团的创始人叫许江河,很年轻,但有点不同凡响。
四月份因为风口的爆发,学院里也重新关注起了许江河,何院长先是打来电话,后面干脆亲自跑过来实地看看,虽然也没明确表示啥,但态度上已然明显不同了。
所以还是那句话,一个人行不行,首先你得行,其次得有人说你行,再其次说你行的人要行!
四月份过得很快,快到许江河竟有些不知不觉的。
四月结束就是五一了,长假期,这个五一假期徐沐璇是要回去的。
但一开始她不回去,说可能罗姨跟徐梓航过来金陵,因为现在搬家了嘛,不在柳城,怕徐沐璇不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