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忙又道:“夫子,我明日带着这二百人和陈福寿一起往军营去。
只要他们退兵,我即刻让人快马加鞭去禀报齐太守,让他们吧秋竹给放了。
常夫子听了这话,摇着手长叹一声道:“怕只是难啊~马家真容易受人威胁,也不会屯兵不走了。
如今你和他对立,我不愿徇私。我是江州的夫子,真打起仗来,我站在江州这头。”
梁山伯见长夫子就大义,起身立马磕头去拜。
常夫子扶起他道:“你这又是何必,难道在你心里,你师傅就是个不明事理的人么?
我只有一句话,你的人绝对是不够的,你必须有人才行,你还有什么打算没有?”
梁山伯见夫子问了,也不隐瞒,把在州府里的遭遇,以及黄管事和郑管事二人和自己说的话都说了。
常夫子听罢点头道:“这就是了,你明日先不要急火火的去找马家的军营。
我与你先去游说祝英台,等人齐了,你再去。
且你我都不是那会领兵打仗的人。但书上也说知己知彼方百战不殆,咱们也要马家军的一些情况才行。”
梁山伯点头称是,笑道:“师傅不但有大义,还比我想得周到,学生受教了。”
梁夫子叹气道:“你师娘常说我除了会清谈,是天底下最无用的人。我不服气了一辈子,可今日见咱们两个捉襟见肘的二百人。
心里也懂她说的话,是不错的。
我身无长物,只读了一肚子书。我的学生比我强,你今日掌兵便是有抱负的。
你这两日走了以后,我翻阅县志,发现县志不全。你是本地的县官,县志也是你应当补全的。
乐同县的下面共有几乡几里,多少甲,多少人这些你都要知道。
一里几甲,下面共多少甲你可知道?亭有亭长,乡有乡约,大姓有祠堂,这些你可都熟知?”?
梁山伯见夫子问的详细,即可答道:“这些学生都知道,乐同县下有七个乡,共二十一村,每里按说是十四甲,可有几个乡的人口实在太少,便是少了五个村的保甲。
其他的县也有保甲,乡与乡又多是大姓田庄,田庄便有庄客,他们又能私打兵器,便豢养部曲。
亭长和乡长都是本村本乡选的,他们都是乡党自己人也好管理。
每年交粮纳税我也是一层层颁布下去,除了两个有极难的乡,粮食和税都还算完备。”
常夫子点头道:“看来你日常还不懒惰。你叫人去知会祝英台一声,叫他明日晌午来县衙。
你再去让人把那下面的乡长和村长亭长族长都找来。要人要钱你只和他们要,我与你一起见他们。
商议完了,你再说马家的事。”
梁山伯沉吟一下,问夫子道:“那韦秋竹?”
常夫子摆手道:“他先是马家人,再是婉央的丈夫,我的女婿,你不要因为他,忘了你是乐同县的知县。
若是要你因为他畏手畏脚,我这个当夫子的可这是要羞死了。
我只告诉你,你就放手去做,我明日就将夫人送走,同你共进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