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韩三郎绕到边关才发现,城外野地有一处营地,那是赵军的防守骑兵驻地,自然是对付他们的。绕到营地后方时,他们发现了一处小山坡。韩三郎灵机一动,对大家说:“咱们先到那山坡上,观察一下营地周围的情况。”众人小心翼翼地爬上山坡,趴在草丛中,向营地望去。只见营地内灯火通明,人影绰绰,但似乎并没有异常。
然而,韩三郎并没有放松警惕。他仔细观察着营地周围的每一个角落,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突然,他发现营地门口的守卫似乎没有比平时多上一些,而且这些守卫的站姿和动作都有些太自然、放松。
韩三郎心中一惊,他意识到,赵军很可能已经在营地设下了埋伏,就等着他们自投罗网。
“大家小心,营地有埋伏。”韩三郎低声对众人说道。众人听后,心中一紧,手中的武器握得更紧了。
侦察士兵根本看不出异样,营地大门有赵军骑兵进出巡逻,很正常啊!从哪看出有埋伏?
“韩大哥,那咱们怎么办?难道不回营地了?”手下焦急地问道。
韩三郎沉思片刻,说道:“回,当然要回。但不能就这样直接回去。咱们先绕到营地侧面,那里有一片低洼地,咱们从那里悄悄潜入营地。有没有埋伏,放把火就清楚了!”
众人点了点头,这个他们在行,大不了再来一次火烧军营。按照韩三郎的指示,留下马匹,绕到营地侧面。在那片低洼地中,他们匍匐前进,尽量不发出任何声音,静静等待。
过了许久,夜已经深了,万籁俱寂,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虫鸣。韩三郎等人的心跳声在寂静的夜晚格外清晰,他们开始动了,他们每前进一寸,都小心翼翼,生怕惊动了敌人。
终于,他们来到了营地的围栏下。韩三郎轻轻地抬起头,观察着围墙上的动静。只见围栏门口有几个守卫,营地内有骑兵流动哨在来回巡逻。
夜幕沉沉,像是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将大地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流动哨骑兵的身影在夜色中时隐时现,他们之间的间隔较大,每一次巡逻的间隙,都像是命运给予的一次短暂喘息。
韩三郎目光锐利如鹰,紧紧盯着敌方营地的一举一动,而后迅速做了个手势。几个身姿矫健、动作敏捷的士兵心领神会,如同夜猫一般,悄无声息地靠近围栏。
他们的动作轻盈且利落,眨眼间便翻过了围栏,手中利刃寒光一闪,营房外的守卫还来不及发出一丝声响,便已倒地。紧接着,他们迅速放下绳索,其他人顺着绳索鱼贯而入,动作连贯而迅速,如同训练有素的暗影刺客。
成功潜入营地后,众人并没有急于动手放火。韩三郎深知,真正的危险或许才刚刚开始。他抬手示意众人先隐蔽起来,准备好放火之物。
自己则猫着腰,小心翼翼地朝着亮灯的营帐摸去。月光洒在他的身上,勾勒出一道坚毅的轮廓。一路上,他巧妙地利用各种掩体,灵活地避开了其他巡逻的士兵,每一步都踏得极为谨慎,生怕发出半点声响。
终于,他缓缓接近了亮灯的营帐。就在这时,一阵细微却又异常清晰的呼吸声传入他的耳中。那呼吸声压抑而沉重,绝非睡梦中的均匀节奏,而是刻意压制的紧张喘息,就像是他们刚才在营外潜伏时一模一样。
韩三郎心中一惊,瞬间意识到大事不妙。他抬眼望去,只见这片营地不远处还有两个营地,呈犄角之势排列,显然是精心布置好的包围圈,正张着血盆大口,等待他们自投罗网。
韩三郎迅速退回众人藏身之处,将所发现的情况低声告知大家。众人听闻,脸色均是微微一变,气氛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短暂的沉默在空气中蔓延,韩三郎的思绪却如疾风骤雨般飞转。须臾,他目光一凛,其中的坚定仿若寒夜中熠熠生辉的星子,旋即迅速投身于破敌之策的部署当中。
他转向手下,言辞简洁而有力:“你们在此按兵不动。即刻派人通知牛百夫长,一旦看到左边营地火光燃起,敌军势必会出兵支援。待那时,牛百夫长便率领大队骑兵从右侧军营迅速通过。
但切记,奔出几里地后,务必寻好绝佳地势,精心设下埋伏。待敌军追兵反应过来,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而后,一旦城中有军队出城追击,我军便即刻撤回边关新国大营。至于我们这十几骑,自会寻机归营。”
待安排好手下去送信,韩三郎又马不停蹄地着手将士兵们分成三组。他指向其中一组,语气果断:“你们这一组,带上引火之物,从营地侧翼悄然迂回前行。待到前面起火后,便点燃营帐,以熊熊烈火制造混乱,搅乱敌军阵脚。”
接着,他看向第二组,神色凝重地叮嘱:“你们手持骑兵短弓,潜伏于营地暗处。一旦发现有敌军军官试图突围或是支援,务必果断放箭,将其射杀,绝不可让他们扰乱我们的计划。
最后,韩三郎将目光落在身边仅剩的五名精锐士兵身上,沉声道:“你们随我正面冲击那亮灯的营帐,我们的任务便是吸引敌军主力,为其他两路创造机会。”说罢,他便转身,手中长刀寒光闪烁,宛如即将出鞘的利刃,只待一声令下,便直插敌军心脏。
随着韩三郎一声令下,行动正式开始。侧翼的士兵们猫着腰,快速而安静地朝着目标移动,手中的火把随时准备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