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唐气象 > 第295章 血战长安,命如草芥的乱世

第295章 血战长安,命如草芥的乱世(2 / 2)

此八人均非凡品,后来,王建成为前蜀开国皇帝;晋晖、张造、李师泰成为前蜀大将;韩建、庞从当了后梁高官;鹿晏弘则先后担任大唐山南西道节度使、忠武军节度使。

由此可见杨复光很不简单,终唐一代,像他这样忠心耿耿、胆识过人又会打仗的宦官少之又少!

在忠武八都的联手打击下,朱温很快战败,邓州被唐军夺占。杨复光乘胜追击,一直把朱温赶到了蓝桥(陕西西安蓝田县蓝桥镇),方才收军。

此时的战局呈现出一种胶着状态,大唐虽仍有援军赶到,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指挥,各怀心思、各自为战,形不成整体优势。双方在长安周围时有交锋,基本算是平分秋色。

八月份,杨复光统率的忠武军也开入关内,屯驻于武功(陕西咸阳武功县)。

十月,屯驻于兴平(陕西咸阳兴平)的凤翔行军司马李昌言,见到府库物资日益匮乏,遂心生歹念。以犒赏微薄、吃不饱饭为由,激怒士卒袭击凤翔。

郑畋登上城楼询问缘由,士卒们下马跪拜,齐声说道:“相公您确实没有亏待过我们!”

郑畋看着低头不语的李昌言,知道士兵都是由他所激。此时此刻,郑畋不愿再搞“窝里斗”,出现不必要的伤亡,便朗声说道:“李行军若能约束部众,为国灭贼,当节度使未尝不可。”

于是主动将军府大权交于李昌言,当天出发赶往成都投奔僖宗去了。

拿郑畋与李昌言作比,可知二人在格局、操守上的差距之大。

宰相王铎看到各镇主帅谁都没有把心思放到讨伐黄巢、收复长安上,义愤填膺之下忘记了曾经的惨败,再次向僖宗请缨出战,激愤的泪流不止。僖宗被他感动,予以允准,并特许他自行挑选僚佐。

中和二年(882年)正月,朝廷重新排兵布阵。

任命王铎为诸道行营都统,兼任义成节度使(河南北部,辖郑、滑二州),待讨贼结束再回朝任相。

罢免高骈都统一职,仍负责盐铁转运工作。

任命原西川节度使崔安潜为副都统,忠武节度使周岌、河中节度使王重荣为都统左右司马,共同协助王铎指挥。

任命河阳节度使诸葛爽、宣武节度使康实为左右先锋,负责领兵打头阵。

任命感化军(江苏徐州)节度使时溥为租赋防遏使,保障粮道安全。

任命神策右军观军容使(宦官)西门思恭为诸道行营都监,代表皇帝监阵督战。

任命义武节度使王处存、鄜延节度使李孝昌、夏州节度使拓跋思恭为京城东、北、西三面都统;忠武军监军杨复光为南面行营都监;凤翔节度使李昌言为京城西面都统;邠州通塞镇将朱玫为河南都统。

从这一指挥机构中我们可以看出,王铎这回是铁了心的想要取得胜利,几乎把大唐还能用上的武装力量全给囊括了进去。

正月初六,来到成都的郑畋被加封为司空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重返宰相岗位,执掌兵部事务,算是对他挡住黄巢西进、首举招讨大旗的认可与褒奖。

面对大唐的兴师动众,黄巢只是委任朱温为同州(陕西渭南大荔县)刺史,让他自己夺取地盘。

二月,朱温攻占同州。

四月,大唐重兵自四面八方云集而至!

王铎统率两川(东川、西川)、兴元(山南西道,陕西汉中)所属军队集结于灵感寺(陕西西安市长安区五星乡)。

泾原军屯驻于长安以西。

易定、河中两军屯驻于渭北(渭河以北,陕西铜川)。

邠宁、凤翔两军屯驻于兴平(陕西咸阳兴平市)。

鄜坊、夏绥两军屯驻于渭桥。

忠武军屯驻于武功(陕西武功县)。

义军长期滞留长安,没有了当初游动作战的优势,又得不到任何兵员、物资方面的补充,在与唐军较量中渐处下风,被唐军牢牢压制于长安、同州(陕西渭南大荔县)、华州(陕西渭南华州区)一带,基本失去了战略转圜的空间。

受到战乱影响,长安周边农田早已荒芜,城内一斗米(12.5斤)卖到了三十缗(一缗约为现在的2900元)。

两边的将士吃不上饭便开始吃人,义军把城内居民卖给唐军,唐军也将躲藏在山寨中的百姓抓获卖给义军。双方根据肥瘦议价,一个成年男子能卖数百缗左右!

这就是末世悲哀啊!

无论哪个王朝更替,最无辜的还是手无寸铁的百姓!

所谓正义,无非是用一种暴力击毁另一种暴力,用一种秩序取代另一种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