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
正全神贯注查阅资料的林火旺,冷不丁听到这声用日语发出的问话。
换做平日里,在这国内的土地上,倘若有人被问是不是日本人,那无疑是极大的冒犯,等同于被骂了祖宗。
他必定会立刻怒怼回去:你才是日本人,你全家都是日本人。
然而此刻,对方用日语发问,而且这日语水平,林火旺一听便知绝非普通中国学生所能企及,那是带着浓郁正宗神户地区的口音。
这显然表明,这个女孩大概率是土生土长的日本人。
如此情形下,再骂人家全家是日本人,确实就显得不合时宜了。
林火旺缓缓转过头看向她,映入眼帘的是一名打扮得十分俏丽且时尚的女孩。
她的妆容精致,却仍难掩其中带有樱花风格的独特痕迹。
他礼貌地微微露出笑容,回应道:“我是中国人,不是日本人。”
林火旺并没有用日语回答,他心里清楚,既然这个女孩能够出现在吉大的图书馆,那必定是懂得汉语的。
“是这样啊!
实在不好意思,我看你一整天都在翻阅日语的报刊杂志,还以为你也是日本人呢!”
女孩带着歉意,微微鞠了一躬,随后自我介绍道,“我叫小林惠子,中文名是林惠,是来吉大留学的日本华侨。
我看你面生得很,不像是我们吉大的学生呢。”
“嗯!我叫林火旺,不是吉大的学生,只是碰巧今天来这儿查点资料而已。”
林火旺轻轻点了点头,内心并不打算和这个日本留学生有过多交谈。
只不过,他心中不禁泛起一丝疑惑,这年头吉大居然就有国外留学生了?
要知道,当下高考尚未恢复,吉大自身招生依旧是通过工农兵推荐上大学的模式。
难道现在就已经开展与国外大学的合作留学项目了?
林火旺对这方面的政策并不是十分清楚,虽心中存疑,但也只是稍作思索,并未进一步深究。
但这边的小林惠子听闻林火旺的回答后,反而对他愈发感兴趣,紧接着问道:“
林火旺君,我看你查阅的全是日文报纸资料,难道说,你也懂日文吗?没错吧!刚刚我用日语问你是不是日本人,你明显是听得懂的,对吧?”
实际上,小林惠子来到吉大学习,也才仅仅半年时间。
在过去的这几年里,她的父亲林同春一直致力于推进中日邦交友好,频繁穿梭于中国大陆和日本之间。
尤其是近两年来,国内局势逐渐清晰明朗,他将这些变化一一讲给家中的几个孩子听。
小林惠子今年十九岁,原本在早稻田大学攻读东亚历史。
她的母亲是日本人,她算是中日混血,自幼便对中国的历史和人文怀揣着浓厚的兴趣。
所以,当听到父亲林同春提及可以申请前往一些中国的大学留学,亲身去体验中国的生活时,小林惠子毫不犹豫地第一时间向父亲提出了这个想法。
经过一番细致的考察与研究后,小林惠子放弃了最初的选择——北京大学,转而挑选了距离日本更近的吉林大学。
来到中国后,一切都让她感觉既新鲜又熟悉。
流淌着中国人血脉的小林惠子,走在春城的街头巷尾,心中满是亲切与熟悉之感。
然而,当进入吉大开始正式学习后,小林惠子心中渐渐涌起一丝失望。
学校的老师们水平相当不错,彼时的吉大,已经有众多高水平的教授在平反后重新回到教学岗位。
他们所传授的中国历史与文化知识,相较于小林惠子在早稻田大学所学,更为广博且富有深度。
聆听了中国教授们所讲授的文学与历史课程后,小林惠子情不自禁地用“小国寡民”“弹丸之地”来形容自己自幼生长的日本,内心由衷觉得日本整个国家的格局与泱泱华夏大地相比,实在是相差甚远。
而让她深感失望的是吉大校内这些工农兵大学生的素质与水平。
她满心疑惑,为何中国国内能够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会是这样的水平呢?
有些学生甚至连一些常见的汉字都认不全,稍微生僻一点的字,他们的认知程度竟然还不如她这个日本人。
所以,小林惠子在学校里几乎没有什么朋友,一方面是因为她日本人的身份,另一方面则是能够与她畅快交流的同学实在太少。
更不用说在吉大校园里,几乎找不到懂日语的学生。
正因如此,当她在图书馆偶然看到林火旺在认真翻看日文杂志和资料时,自然而然就激动地走上前去与他攀谈起来。
岂料,林火旺的注意力依旧牢牢锁定在手中的日文报纸上,并不太愿意与她深入交谈下去。“我确实懂一点日文,现在我想通过这些日文报纸,了解一下当下日本本土的情况。”
林火旺语气平淡地说完,便又低下头继续看起报纸。
“你要是想了解日本的情况,完全可以问我呀?
我家在神户,东京和北海道一带我也经常去,我之前就读的大学是早稻田大学,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呢?”
小林惠子热情满满地说道,可林火旺只是礼貌性地点点头回应道:“有听说过,是很不错的大学。
不过,我现在得走了,咱们有机会再聊吧!”
说着,林火旺将资料整理收集好,合上自己的笔记本,便打算返回招待所,进一步完善项目计划。
他面带礼貌的微笑,与小林惠子告别。
“啊?你这就要走了吗?
林火旺君,能否告诉我你的工作单位呢?
我要到哪里才能再找到你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