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笛离开金禅寺,很快抵达月乌神山。
月乌神山是乌族的圣地。山上有星星点点的月光石,发出朦胧如月的光辉,即使在漆黑的夜晚,也能放出迷幻的荧光,让神山显得光彩琉璃,没有一丝阴森的感觉。
神山之巅,有一个银光闪闪的宫殿,乃是乌族女王乌月痕定居的地方。除了乌月痕之外,还有一些乌族的王公贵族,不时的来往出没于山巅。
而在半山腰处,则有一大片白石雕刻的碑林。每一块石碑都有十丈高,三丈宽,厚有八尺,看上去又厚又重,就像一堵高墙。
这样的石碑,总共有三千多个,都是由乌仙王和毕仙王二人,从偌大的月乌神山各个角落里搜寻迁移过来的。
有的石碑整体一块,看上去就是从山岩里挖出来的;有的石碑分成上下两部分,上部是原来的仙文残迹,采用切割的方法,整个挪移过来,镶嵌到石碑中,石碑的下部,还有两位仙王和历年来抵达此处的仙帝以及各路仙文宗师做出的注解。
因此之故,秦笛缴纳了,乌仙王也像太阳老君和五老帝君一般,曾经化身千万,去过前世的地球?”
秦笛不知道真实情形是否如此,但是乌仙王作为乌族的女王,也可能从各路神鸦那里,获得类似的说辞。别忘了,地球上也是有乌鸦的,其中难保不会有一两只成了仙,来到仙界投奔乌仙王。她只要有心,就可能整合人间的乌族传说,因而才能说出这些话。
秦笛才只是中阶天仙,距离仙王这种层次还差得很远,所以难以理解如何将化身投放于各界,但是听了乌仙王自言自语的话,明显促进了他对于天道法则的理解,这种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他心想:“怪不得周围聚集了五千位修士,这些人宁愿缴纳百万仙石,也要过来悟道,原来是因为乌仙王月圆之夜的提点啊!”
他转头看看周围,发现近乎三分之一的人面露喜色,显然这些人都有了领悟!其中更有十几人近乎于狂喜,跪在地上,冲着山巅“砰砰”的磕头:“多谢乌仙王!哈哈,我领悟出一道天条,用不了多久就可以进阶了!”
那些个有所领悟的人,都对着山巅躬身施礼:“多谢仙王提携,弟子感激不尽!”
秦笛也在躬身行礼的人之中,对于乌仙王的善行表示感谢!
一个人偶尔做一件好事算不了什么,难得的是每当月圆之夜,乌仙王都要自言自语,恩泽数千位天仙,这些人怎能不感恩于她呢?
厚德仙人有成人之美,就像太上老君,不愿意独享仙福,于是化成老叟,骑着青牛,出函谷关,将一篇《道德经w传扬于天下,因此之故这位老仙得到普天之下所有修士的赞美,也就很少有人去找他的麻烦!
这一刻,秦笛也有类似的感悟,准备等自己修仙有成的时候也去开山门,给广大的修士讲道。因为此举不单能恩泽天下,提升自己的名誉,给自己带来安全的道德环境,而且符合天道碑推广教义的要求,有助于推升自己在仙界的排名,既然有着这样的好处,又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天早上,秦笛觉得神清气爽,似乎昨夜听乌仙王一席话,不但领悟了一个仙文,而且增强了自身的神识!原本近乎于固化的神识,竟然一夕之间获得了提升,比先前至少增强了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