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晋王与大石林牙的支持,耶律延禧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女人要是知道大石林牙心中也震惊不已,恐怕就没这么淡定了。
智者千虑,也未见得看透民心,耶律大石怎么也没料到在燕京生活了几代的汉人会有如此之多的人员去帮助冲进他们家园的强盗。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这是汉民族的特质,别看三国、唐末汉人之间相互砍杀,真正面对外敌时,汉民族都会同心协力一致对外。
欧洲在弯刀下跪了,甘当阿拉伯帝国的仆人,但在东方、在华夏、在大宋。有个民族却是永不低头的巨人。
耶律大石看着越来越多的汉人,脸色开始难看起来,攻城之战最重要的就是辅兵,没有后勤的支持,光靠战马与钢刀是啃不动这冰冷的城墙。
……
刘光世统率两万名环庆、熙河军混合编成的接应之师正行进在房山到宛平的路上。
战前会议的布置是刘光世军要和奇袭军保持联络,两军保持不超过三十里的距离相互呼应,一旦奇袭得手就要飞速跟进,合力扫荡残敌并进攻王城。
如果奇袭失手,也要迅速上前接应救援,以最小的损失进行全军有组织撤退。
刘光世并不是接应的最佳人选,战前会议上提出的人选很多,韩世忠与曲端是公认最佳人选之一,但是太尉和都统制将这些提案全都否决掉。
刘延庆本来在西军中威信不高,但这次官职上升又有宣抚司撑腰,加之二种不在军前,也就任性了一回。
他提出刘光世年少从军,多立功劳,行军稳健,前面即有杨统制主持,后队必须是一个经验丰富又有名望的将领搭配才是最佳。
有童公公与蔡鋆全力支持,其它将领也说不出话来,毕竟刘光世也是西军中的一员,加之久历沙场,接应之职大家相信还是能够胜任。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战争是一场需要完美指挥的艺术,任凭诸葛武侯再接近神,一个马谡就能毁掉北伐之役。
为了扶持刘家,童太尉这次费尽心机,连亲信大将王禀都没捞着什么好机会,被调到侧翼,名义上是策应之师,牵制有可能出现的辽军,其实就是童贯的一种手段。
我连身边最亲信的大将都不照顾,你们谁敢说我这样安排是为了照顾刘家?
权力之术,与五贼惺惺相惜的童贯早已读懂了其中三味。
刘光世在种师道的严厉军法下还算中规中矩,这次自家老爹统率全军,又有太尉支持,那颗小心肝早飘上了云端。
两只军队自行军以来,杨可世诸将心急如火,指挥军队马不停蹄直取燕京,但刘光世却毫不着急,只是缓慢行军,这两军这间的距离越拉越大。
杨可世、姚平仲都是性急之人,见状也不等刘光世,两军开始各走各的道,不光联络不畅,刘光世连前面的敌情也完全不明。
看着帐前几名艺妓穿花式的舞蹈,刘光世忍不住又喝了两杯,心中直叹红妆佐酒,古人诚不欺我!
chap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