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事,大喜事喽,本村大才子戚紫桓正式获得封号,取名号为桓,不日将要回村。
村里的人午后饭饱正惬意的享受着,大街上忽然响起了巡逻队们特有的大嗓门,很快先是老人们反应了过来,开怀的大笑了起来,而大部分上了年纪的人也很快反应过来,明白了这其中的意味。
吏犁此时却是一脑子的问号,只看到旁边爷爷似乎有点颤抖,不过很快平静了下来。
憋足了劲的吏犁正要开口问起老爷子来,却看到老爷子笑着问了起来:“很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吧?”
早就一脑子疑惑的吏犁点了点头。
老爷子顿了下,似乎在整理思绪,过了会开口说道:“你也不小了,快八岁了吧,也到了该去学院的时候了,学院里有更加详细的资料能让你了解外面世界,我就先简单的给你说一下,明白个大概就可以了。”
原来小古村上面还有中古村,现在叫边城或者内城,中古村上面还有大古村,就是主城,而管理这些主城的是古之大队,古之大队又统管着五大主城,而五座主城很久以前都只是小村子,村子经过多年的扩张,终于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五个小村子能发展那么快,原因就是古之大队学院培养出来的诸多人才,而这些人才的出现又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村子祖地的存在,至于祖地里有什么除了某些真正去过的人之外就很少有人知道。
而在村子逐渐的壮大后,日渐淡薄下去的归属感让老一辈人有了担忧,担心他们的子孙辈最后连祖地都忘记在何方,所以就开始提出每隔五年就选拔一批优秀的人员跟随前往祖地进行祭拜,前去之人据说可以得到莫大的好处,回来之后实力总是可以更进一步。
这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不再需要老一辈人的动员就自动提出要回去祭拜先人,这样一来人数又实在太多,老一辈人只能提高门槛,只要能够获取封号,获封之人将可以跟随老一辈人回祖地祭祖。
获得封号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通过层层选拔进入到古之大队里,而且获封之人所在村子还将享受到减税福利直到获封之人离队,更有直接推荐村里青年才俊才进入古之大队学院的权利,当然只是推荐,能不能进还要经过考核,离队的意思是本人自愿退出或者被大队逐出,为大队牺牲之人福利将永久保留。
老爷子说到这里又叹了口气说道:“村里从成立起过了有三百多年了,先前获得封号之人只出了两位,第一位前辈是在两百多年前的事了,也只有村里史书记录着,另一位是四十多年前我的父亲那一辈人,那会我也才像你这么大的年纪,后来实在没那修炼的天分,就早早结婚生子了,儿女们这辈人从小候那就是听着这位前辈的故事长大的,一个个嚷着要向前辈学习。”
说到这里老爷子不自觉的笑了起来,满满的回忆。
想了想接着说道:“紫桓那小子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也是在那位前辈推荐下通过了大队书院的考核,又经过这么多年才有了今天的一点成就的,而老前辈十年前却因修炼出了问题留憾而终,哎。”
说到最后老爷子不自觉的叹气起来。
吏犁这时候开口道:“原来这样才可以推荐人进古之大队学院。”
这时候旁边一位刚来不久的大叔接过了话题:“戚紫桓正是老爷子的儿子,一走就是那么多年啊,总算是熬出头了,而我们村子在墨老爷子去世后就再也没有得到过推荐名额,也就没人能够前往大队学院进行考核了,十年算起来很长啊,你们这小一辈没听说正常的。”
“谁是墨老爷子?”吏犁呆呆的问。
“就是上一位封号的老前辈,你们这些小辈还要多看看村里的史书啊!”大叔笑骂道。
原来墨老推荐了不少小辈上去,虽然能进入学院的没几个,封号更是没那么容易的,直至今年才有了戚紫桓,算得上是为村里延续了香火,进入学院即使没能封号的人也在用他们学到的东西在各个方面给村子做了卓越贡献,墨老真可谓是劳苦功高啊。
在大队学院能学到的东西不是在小村学院能比得了的,所以这些推荐名额可算是珍贵无比,一年只有有限的三个名额,获得封号的人可以在大队学院招生时间里推荐新人到大队学院接受考核,每一批人在主城里又有一定的时间来观摩、学习,为考核做准备,第一次考核没通过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每个人都会有三次机会,只需要在允许的时间里通过考核就可以进入学院。
这一次作为多年以来的第一批,留给村里小伙子们的时间已经不多,毕竟还要各种准备,加上路上的时间也要用去不少,戚紫桓在这段时间里将亲自来监督考察村里适龄的后辈,这可是关系着村子的未来,他不想马虎应付。
吏犁之后又听着老爷子们讲着村里的史事以及外面的繁华,弄得心里痒痒的恨不得马上背起大刀闯荡去,不过很快被打断了,隔壁家一起从小耍到大的小锄头跑了过来,说村学院准备要招开学员大会,要所有还在学员前去报到,这还是吏犁记忆中的第一次,所以也跟着跑去凑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