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长辈的谁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现在小孙子有望成为秀才,就算是砸锅卖铁也要供的。
在这个市农工商排位的年代,手艺人连农都算不上,倘若家中能够出一位秀才,直接便鲤鱼跃龙门成为士的阶乘。这其中除了能够身价攀升,那好处也是多的数不过来。
如此一来,又何来不供的道理?
但是张毅却知道,想要中秀才其中坎坷又何曾如董老汉想的这般容易?
想要成为秀才就必须先成为童生。一年一度的童子试由本地县令主持,三轮考试层层筛选能中童生的也不过寥寥几十人。可就算是中了童生,后面还要经过四门府试,在一个层层筛选,千两,五百两足有,可花了这么多银子那秀才功名还是遥遥无望啊!”
一边说着话,董老汉不由得指了指旁边案台上放着的一个食盒,道:“不瞒小哥你说,老汉一家现在别看着光鲜,其实连顿饭也是三分粗粮七分白菜,想要吃顿肉也是月初割上一斤,切成沫子紧着小虎吃,我们再沾点儿油花.....”
董大叔这一说就像是打开了闸门,将心理这些年的不安和心忧都道了出来,听得张毅又是同情又是郁闷。
如果最开始的时候他还以为董大叔的这位孙子是个读书的好苗子的话,经过董大叔话里话外的东西一分析,他觉得很有可能不是这么一回事。
科举固然难,可如果真的有天分的话十七八岁考个童生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就董大叔而言,三年又三年,之后还有一个三年,如此一来这董小虎读书便足有九年有余。从七岁开蒙算起,再加上读书九年,仔细一算这董小虎岂不是和自己一般年岁?
只是一个读了九年私塾的十七八岁的读书人竟然自己吃肉,让自己的长辈看着....特么的圣贤书简直读到狗肚子身上去了!
虽然张毅同样心有不愤,不过他却也只能将话咽进肚子里,毕竟这事人家的家事,他一个外人还真不好插手。
“董大叔,虽然日子过得清苦,但毕竟还有希望不是?”张毅一边安慰,一边正色道:“只要董大叔愿意到我家报社做你的老本行,我愿意以一层干股相邀,不仅如此每月还有六两银子的工钱,就是不知道董大叔愿意还是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