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踏上新的旅途(1 / 2)

关于那张脸,小哥最后什么也没说。他欲言又止,止又欲言,最后归于沉默。张海桐感觉他看向自己的眼睛格外深沉,还有些飘忽。

良久才说:“我看见的东西很多,但最重要的信息,就在那张脸上。”

“有些事情我必须去验证,如果一切都是真的,或许所有的问题都有了解决的办法。”

“进过门的人,见到的都一样。没有时间了,一切都要开始,也即将结束。在最近的一个世纪,或许所有东西都将走向终结。”

说完这一串,小哥陷入长久的沉默。良久,他问:“你看见了什么?”

这个问题终于回到张海桐身上,他问的非常笃定。进入青铜门的人,一定都看到了一样的东西。

门不会骗人,它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如同机器一样对外释放和收回,沉默的遵循一套规矩运转。

同时它也是一面镜子,会让人见到“自己”。也许是自己想看到的,也许是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一点在几千年的历史里被无限验证,是人命堆出来的答案。

因此,张海桐也看见了一张脸。

那似乎才是青铜门真正想让他看见的东西,一个小孩,一个长大成人的小孩。所有的画面定格在他的脸上,很快土崩瓦解,变成浩瀚的星空。

因为分不清真实与虚假,张海桐一度认为那个小孩也是他想象出来的。直到现在小哥提到“一张脸”。

他认识到,或许这扇门后面的东西让他看见的不是“脸”,而是拥有这张脸的人。真正有这张脸的人,才是门想让他们看见并知道的存在。

“或许我也看见了。不过,”他停顿一下,看向小哥。发现小孩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他终于觉得有东西比炭盆更值得集中注意力了。

“不过,那是一个孩子。我看见他怎么长大,成年。那张脸我死都不会忘。”张海桐很难形容目前大脑对这段记忆的评价,事实上他有时候会认为这张脸的主人非常欠揍。

“可惜,现在我俩没办法描述看见的是不是同一个人。”

因为他俩就知道这么个人,名字不清楚,特征也没有,现在又不能画下来。就变成了两个那些账本瞎对账的情况。

小哥点点头。“以后都会知道的。”

听起来好像非常释然,但是更执念了。因为这句话代表的不是放弃,而是稍后再议。

好像从青铜门出来后,族长的话语格外多。他无法具体描述青铜门里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就像张海桐无法具体描述他到底在青铜门里经历了什么。

一切都如同梦境,凌乱细碎没有依据。却又让人相信那是真的。

藏区那些天授唱诗人何尝不是如此。任何一个人碰见这样的情形,都会以为自己受到了神的眷顾。于是脱离世俗,要么成为神经病,要么变成天授唱诗人那样神圣的存在。

正是因为无法描述,又得到了太多讯息。大脑的保护机制让他只记得最近或者其他某个时间段的事,以此为线索,勒令小哥根据记忆去寻找,最后知道真相,并按照那个真相去做事。

任何事物存在都是有原因的,青铜门存在也必然有它的目的。

这种接受大量信息又被迫遗忘,而后要面对漫长的时间旅途来寻找真相,这让小哥在刚出门这段时间有一些思维混乱和彷徨。